學校簡介
招生簡章
招生專業
學校動態
學校環境
求學需求
聯系方式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怎么樣、好不好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成立于1996年,由原職業高中等七所學校合并組建成全縣唯一一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新址坐落于大通河大街路南,占地4.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3萬平方米,目前投資近6000萬元。

在籍學生1127人,其中:中職學生511人,非全日制學歷教育616人。教職工11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43人、省級教學能手4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教學能手和市級骨干教師8人。
開設了現代農業技術、計算機、會計、農機修理、烹飪、工藝美術6個專業,設有實驗實訓室21個,農學校外實訓基地2個317畝。是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基地、黑龍江省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省農民工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哈爾濱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全省三十所“富民工程”試點校之一。先后獲得“哈爾濱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哈爾濱市素質教育先進集體”、“哈爾濱市德育教育先進集體標兵”和“通河縣行風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創建工作中,我校認真貫徹省市縣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工作精神,積極對接我縣產業要求,在農業人才培養、植保無人機應用及特色農產品互聯網營銷等方面“按照一重、二冀、三帶動”模式做了許多有益探索。
抓教學、抓管理、抓特色的幾個做法:
一個重點:抓注“農”字頭
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學校確立了以發展現代農藝種植植保無人機應用及觀光農業、旅游經濟為主體的辦學目標,通過強化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培養她們成為愛崗敬業、學農尚藝、艱苦奮斗、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自立創業能力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
學校發揮國家、省市的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貧困勞動力培訓基地,再就業培訓基地、創業培訓基地、安全教育培訓中心、社區教育學院等各類培訓基地的優勢,每年開展各級各類培訓20余次,累計培訓近萬人次,印發為農服務宣傳材料5萬多份、舉辦37場農業三減及扶貧扶智報告會。為農業教學對接產業振興發揮了作用。
超市式培訓:政府統籌了各級各類培訓資源,成立了通河縣職業教育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每年將各部門培訓計劃報小組會議審議,由職教中心學校統一組織實施。學員可根據教學計劃自主選擇需要課時進行學習,學校實行部門--社會—學校--教師四位一體管理制度。推行 “推門聽課制度”, 所有課堂一律開放,校級領導、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及教師等每人落實周聽課任務數,作好反饋意見記錄。開展崗位大練兵和無門檻培訓,邀請東北農大、黑龍江商業職業學校等教授來校進行培訓講座。建立高學歷和行業企業“能人”專家教師的招收聘任制度,吸引“大師級”人才來校任教。縣委縣政府用于特殊人才培養引進保障充足,年投入120萬元,為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提供了保障。
訂單式培訓:以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推動農民分工分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創業跟蹤服務,使學員樹立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巧、提高創業能力,促進農民提高經營水平、擴大經營規模,領辦經濟合作組織、創辦農業企業,培養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農民企業家。以農村經營合作社為主體,培訓學員200人。為園區企業開展用工培訓,年培訓100人次。
創業式培訓:通過講解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將給傳統農業帶來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二者如何互相適應,如何取互聯網之長補農業之短,何攻克農業轉型路上的難關,掌握“互聯網+農業”有關知識和技術,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指導生產、引導市場的作用,實現消費需求與智能生產供給的精準對接。
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的開展,涌現出一批認真學習、學以致用的優秀學員典型事例,有帶領村民致富的新鄉年輕書記屈耀明,大果楱子典型鄭民,眾鑫秸桿綜合利用合作社盛海波、鴻興養羊合作社張東閣等一大批創業創新典型。
二冀齊飛: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特色彰顯。
2016年,通河縣政府創辦了通河縣無人機研培中心,引進黑龍江科技大學無人機飛行學院及盛世特飛公司與我校建設無人機實訓中心,在現代農藝技術專業開設植保無人機課程;通過植保無人機飛行小隊,實施了綠色防控融合技術開展專業防控,減少了化學農藥施用量50%。2017年我校引進汽車修理企業嘉益汽修,在我校開設汽車修理工廠,實現了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兩個專業實行“校企合作,學生雙員”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即學校,工廠即教室”的大膽探索與嘗試,即有利于學生實踐學習、學校管理,讓學生的實訓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又有利于企業運營和創新,讓企業煥發活動。
成立了由北方寒地玫瑰、百家得食品、長福辣椒醬、殼氏新材料公司、軒轅農業、土明農機、眾禾水稻等24家企業與合作社加盟的田園眾創合作社聯盟體。職教中心將專業課課堂移到企業,把培訓搬到田間地頭,同時兼對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與人才培養服務,初步實現了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
依托縣、鄉鎮、村、屯四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以“農業+文化”為核心動力發展工藝美術專業,利用隨處可見的樹皮、樹根、葫蘆等農林原材料,加工成根雕、葫蘆烙畫、樹皮畫、古風飾品等一件件工藝品,即傳承了民俗技藝,又拓展了農業+文化的產業發展,形成教、學、做、用四位一體,為持續培育通河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出積極貢獻。
三個帶動:學校建設又目上新臺階
帶動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資建設了標準化實訓樓、體育場、塑膠跑道、校內農學基地等。實驗實訓條件持續改善。新增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2處,新增實驗實訓室8個,通過政府采購、合作辦學等方式,新增236萬元的實驗實訓設備,學校設備總值達2361萬元。更新了數字化校園設備,在示范縣建設期間,新征職業教育特色農業公共實訓基地1處4萬平方米;所有教室、實訓場所均配備了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帶動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示范縣創建以來,通河縣職教中心以人才建設為主戰略,創新發展思路,扎實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構建了“校企一體、產學結合、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師資水平。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培訓,兩年內有26名教師參加各級組織的培訓。開展了崗位大練兵、師生技能大賽,縣級示范課和校本培訓,提升了教學教研水平。邀請哈爾濱市教研院廖晨君主任與哈二職校長到學校進行“教師專項質量提升”培訓講座。建立高學歷和行業企業“能人”專家教師的招收聘任制度,2年來,吸引37位專業人才來校任教。
帶動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探索實施學生德育考核制、學生綜合素質“多元立體”評價模式。農學專業全省對口高考第一名成績,連續2年由我校學生摘得,2018年八一農墾本科招生全省前10名,我校占6位;前20名,我校占8位。獲2018年黑龍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沙盤模擬企業經營賽項》三等獎,《計算機網絡布線賽項》第9名。學生康唯及翟雨萌獲得全省“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才藝展示及職業規劃創新設計類一、二等獎。
通過農村職成教育示范縣的創建,通河職教中心快速發展,培養培訓了大批中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貢獻。近年來,省長陸昊、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淑云、時任哈爾濱副市長的張顯友、柳士發、陳遠飛,省市縣教育局等多位領導同志到校指導工作,給予了學校發展極大的鼓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深知完成全面創建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為我縣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通河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新征程做出我們職教人應有的貢獻。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招生簡章
| 招生專業 | 學習形式 | 學制 |
| 設施農業生產技術 | 全日制 | 3年 |
| 汽車運用與維修 | 全日制 | 3年 |
| 計算機應用 | 全日制 | 3年 |
| 會計 | 全日制 | 3年 |
| 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 | 全日制 | 3年 |
| 美術設計與制作 | 全日制 | 3年 |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動態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環境
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聯系方式
學校名稱: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
學校性質:公辦中專學校 國家級示范校
招辦電話:0451-58955955
網站網址(平臺網址)http://m.weilaizhixiang.com/xuexiao/8610750/
乘車路線:
學校地址:通河縣通河鎮大通河大街
學校地圖(來校路線、交通路線、學校位置)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具體位置在哪里?通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地址在哪里?
熱門學校
-
主要專業:護理、口腔修復工藝、高鐵乘務、航空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汽車修理、汽車美容、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旅游服務與管理、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學前教育、幼兒教育、電子商務、商務助理、建筑裝飾技術學校地址:哈爾濱市道里區機場路212-6號
